
绵阳灵通是原老国营企业改制新组建的,原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几乎一片空白,通过近几年企业不断的投入和建设,绵阳灵通的信息化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基本可以满足企业未来5-10年发展的需要,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功,离不开公司的领导的重视、也离不开信息化建设人员的努力,更离不开公司全体员工的参与。
一、领导重视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绵阳灵通是原老国营企业改制新组建的,原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几乎一片空白,而当今已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资讯时代,原有的手工作业方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公司领导清醒的认识到,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市场、研发、生产以及企业管理有机融合,准确、及时、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和重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公司成立之初,就成立了企业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后更名为:信息中心),全面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从资金、人力及资源上予以大力支持;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不但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制定、选型,还身先士卒地在企业内推行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快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广;2007年至2010年间,结合科研办公大楼及生产厂房的新建,公司基本完成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主要信息系统的建设,到2012年6月,通过不断的投入和建设,绵阳灵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可以满足企业未来5-10年发展的需要。
二、长远规划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与公司的经营发展目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信息中心结合集团公司的“三年发展规划”和公司的“十一五、十二五”等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公司管理的改善,竞争力的提高为目标,将企业的信息化确立为以市场—研发—生产管理为主线,整合企业内部管理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到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调研需求,到同行、友邻单位考察取经,与有关应用系统供应商、集成商进行接触、交流,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经济适用为主,拟建成客户关系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协同办公平台、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资产管理等应用系统,它们不是一个个独立的系统,而是通过选择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长期发展、不断完善,构建在统一平台下的各应用系统高度集成的有机整体。
目前,制定企业“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资金投入960万元,2011年获得政府补贴30万元。
三、精细实施
为保证信息化项目的顺利实施,公司在保证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加大技术队伍的建设,抽调信息化专业人才组成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并逐年扩编,并予以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通过数年的发展,目前信息中心在编人员8名;其中部门主管1名、软件工程师3名、硬件工程师3名、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师1名;本科以上学历7人,其中取得国家“企业信息管理师”高级资格证3人,取得国家“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 资格证5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工程师”资格证3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采取全程参与的实施方式,对应用系统服务商的项目组成员进行1:1配备公司项目组人员,并根据节点将有关关键业务点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参与项目的实施,将实施与学习、培训融合。到项目实施后期,公司的项目组成员就基本可以独立开展工作,试运行过程较为顺利,降低了使用人员的抵触情绪,迅速地提高了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截止2012年6月,公司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累计投入580万元,基本建成企业资源计划、协同办公平台、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资产管理等5个应用系统。
四、加强培训
由于公司员工的年龄结构偏大,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广阻力较大,为改变这种现状,公司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学习,推广应用;培训部门全力配合项目实施方开展应用系统的培训工作:首先根据应用系统的使用范围组织公司有关人员集中学习;然后挑选能力较强和关键岗位的员工进行深入学习、培训,从中培养部门级的应用系统运维人员;最后通过这些能力较强的人员对其他人员实施传、帮、带,使其尽快熟悉应用系统的使用,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
在应用系统投入正式运行后,组织人员总结经验,将应用系统的实施过程、使用方法及技巧编制成教程或文档,形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知识沉淀,为以后企业的发展和人员的培训打下基础。
目前,已全面完成各应用系统的培训工作,培养系统级运维人员6名,部门级运维人员14名。
五、精心运维
一个信息系统的建设成功,不是看实施、上线是否成功,更为关键的是是否满足企业应用,是否有真实的数据在运行,是否提高了效率,是否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系统的运行维护期管理比实施期更为重要,且运行维护能力将极大的影响到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及系统的使用寿命。公司在信息系统建成后,仍然持续支持信息化建设,给予资金、人员和资源上的保证。制定并不断完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根据各业务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系统;实时跟踪信息系统运行状态,不定期检查关键业务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开展应用系统的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对信息系统实施多重备份,防止各类灾害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六、应用扩展
由于绵阳灵通从事的是通信产业,且未来发展已定位在信息系统集成,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涉足“三网融合”、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国家级项目,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公司对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扩展,目前已建成:
产品应用测试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智能分析系统
一卡通系统
信息发布系统
广播系统
通过这些系统的建设,绵阳灵通的企业信息化形成了集“研发、管理、应用、宣传、推广”于一体的新型应用模式,将企业信息化从资源消耗型向利润支撑行转变,为企业的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